赛博人

在这个大胆无畏的 AI 新世界里,要么与机器融合,要么被时代抛在身后。

愿景

我的愿景很简单:我们拥有赛博卡车、赛博半人马、赛博空间,还有作为“赛博资本”的比特币……有趣的是,“赛博”一词如今听上去已经有点老派,让人想到控制论、机器战警之类的东西。

更搞笑(带点自嘲):还记得 90 年代的 AOL 即时通讯吗?那时大家会直接问一句:“要不要 cyber(线上调情)?”

把一切都赛博化

现在,AI 就是终极幻觉生成机器。它创造属于自己的怪诞现实,同时把用户的大脑搅得晕头转向。

用得够久,它就会开始编造东西——假数据、伪事实、虚假引用、杜撰出处。问题在于:即使你本无恶意,也迟早会被它误导。

更关键的是:与谷歌相比,AI 正在成为终极权威。这令人担忧,因为当我们的孩子长大以后……毫无疑问,使用 AI 的人只会更多,不会更少。

此刻,谷歌搜索已经像 AOL 3.0;而 ChatGPT 则是打了类固醇的光纤。

最能说明问题的是:试试每月 200 美元的 ChatGPT Pro,只需一天 7 美元,你的大脑就能坐上一辆“法拉利”。

我个人最开心的玩法,就是在任何感兴趣的主题上打开 Deep Research Mode(深度研究模式),直到把硅片都“烧”化。

而且……使用全新的 o3 模式后,它变得比我更聪明、更幽默。

方法

在我看来,AI 是终极杠杆——是一根给大脑用的撬杠。

比如,你要移动一块 1 000 磅的大石头,与其傻傻地从地面硬抬,不如把它绑到髋推机上再举起来——去看看我 508 千克 rack pull(杠铃架拉)的影片就知道了。

杠杆

杠杆就是关键。几乎所有东西都是杠杆。自行车就是人体的终极杠杆。

史蒂夫·乔布斯曾把 Mac 比作“心灵的自行车”。为什么?因为哪怕是早期的 Mac,都能让你获得难以置信的增幅。

对小时候的我来说,能在互联网下载一切,就像开启上帝模式。我没钱、12 岁没人雇,于是学会在 AOL 聊天室里非法下载,再用任天堂模拟器以 8 倍速玩《宝可梦》。

当孩子的好处之一,是在法律上相对“免疫”。没人会因为 12 岁的孩童非法下载《宝可梦 红/蓝》而起诉他。

成年后,我们就不必再盗版了——因为我们有钱。花真金白银的最大好处是聚焦机制。现在,注意力才是终极资本:即便你拥有 10 万部免费电影,把时间花在观看上也要付出巨大的机会成本。我的简易法则是:与其看一部漫威超级英雄电影,不如去健身房硬拉 508 千克。

还有什么?

如果我告诉你,有一辆“价值 100 万美元的大脑法拉利”能让你每晚睡足 8–12 小时,取代所有枯燥工作,让你的创造力和快乐翻一万亿倍——你愿意为此付多少钱?每月 20 美元、200 美元还是 2 000 美元?

为什么这是前进之路

乔尼·艾夫已名义上加入 OpenAI,他们正在研发新设备。这意味着早期使用者将拥有不公平的优势。

这就像人人还在用马车,而你已经坐上了自动驾驶的赛博卡车。

未来

最明显的未来轨迹只有两条:比特币与 AI。若你站在两者的交汇点,必将主宰未来。

举例来说,MicroStrategy 或许是地球上最有趣的公司:他们 90 年代就引领商业智能,现在又有迈克尔·塞勒全速冲刺。

为什么是未来?

为什么不呢?

人人都想要一颗水晶球看清未来——出于恐惧、希望或 FOMO。于是大家都困在邮箱里,因为想战胜自己的恐惧。

我如此信奉自己的 Hypelifting(超燃举重) 方法论,是因为它让我平静了一万亿倍。市场、比特币,什么都不焦虑。而且有了 ChatGPT Pro,我感觉大脑打了类固醇。

人们不用 ChatGPT Pro 或高级版的唯一原因,就是不愿为数字产品花钱。可笑的是,你却愿意为一辆“废柴车”花大价钱,或掏 1 500 美元买一部 iPhone Pro,却舍不得拿 300 美元留着旧 iPhone SE,再把钱花在 ChatGPT Pro 上?

长话短说,Grok 很垃圾,只有 ChatGPT 才靠谱。而且 o3 模型比 4o 还强 1 000 倍。

真正的游戏规则改变者是 Deep Research Mode:想象有 1 000 个爱因斯坦一年 365 天、每天 24 小时为你工作,不用吃饭、不用睡觉、不用上厕所……再加上 100 个 100% 服从的埃隆·马斯克——难道这不是最优解?

我对特斯拉日渐审慎,虽然我爱埃隆·马斯克;原因在于制造现实世界的实体产品风险极高,而在赛博空间构建则安全一万亿倍,还不受物理定律束缚。

如果你害怕比特币,我可以 100% 肯定地说,它永远会剧烈波动、能量极高,如同驾驭宙斯的雷电,但它会永远向右上方攀升。

MSTR 亦然,就像在牛排上淋培根油。

MSTU 更疯狂,像给肥猪颊浇上凝固汽油弹。

我还没见过不想富有的人

无论是佛教僧侣还是非营利组织,99% 的存在都是经济性的。神父或天主教会,90% 的时间在筹款。就连电影制片人比尔·布洛克(代表作《狂怒》)也有 99% 的精力用来融资,只为拍成作品。

钱并非万恶之源,法币才是。

ERIC

永不停思考:

ERIC KIM BLOG >